NBER WP-排华法案对美国西部经济发展的影响

这篇论文研究了1882年《排华法案》对美国西部经济发展的长期影响。利用双重差分设计,作者发现该法案显著减少了华人劳动力供给,导致制造业产出下降,并减缓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影响至少持续到1940年。尽管法案的初衷是提升白人工人的就业机会,但研究表明,白人工人并未从中显著受益,反而受到了生产效率下降的负面影响。这揭示了限制移民政策可能对经济造成的广泛负面后果。

标题: The Impact of the Chinese Exclusion Act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U.S.

发布平台: NBER Working Papers

作者:

  • Joe Long:PhD Candidate,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其CV提到预计2021年毕业,不清楚现在有没有毕业。)
  • Carlo Medici:He is a Post-Doc at Brown University. In September 2025, he will join the School of Economics at 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as an Assistant Professor. He obtained his Ph.D. from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in June 2024.
  • Nancy Qian:钱楠筠. She is the James J. O’Connor Professor of Economics at the Kellogg School of Management MEDS department. Professor Qian holds a Ph.D. in Economics from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d was a Harvard Academy post-doctoral fellow at the Weatherhead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 at Harvard University. Nancy出生于上海,她的三位导师都是诺奖得主,分别为Joshua Angrist、Esther Duflo和Abhijit Banerjee. Nancy做了许多出色且有趣的工作,比如著名的“茶叶与消失的女性”、“土豆与城市化”。
  • Marco Tabellini:Harvard Business School. He is an assistant professor in the Business, Government,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y unit and is affiliated with the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NBER), the Center for Economic Policy Research (CEPR), the Centre for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Migration (CReAM), and at IZA. 他也是之前的推文 RES-经济一体化与民主的传播 的作者。

上线时间: October 2024


引言

背景

1882年,美国通过了《排华法案》(Chinese Exclusion Act),禁止中国劳工进入美国,并剥夺已经在美国的中国劳工重新入境或获得公民身份的权利。该法案受到了当时社会的广泛支持,尤其是在美国西部,这里拥有大量的中国移民。尽管法案得到了广泛的政治支持,但其主要动机是经济上的担忧

支持法案的原因:

  • 大量的华人劳工抢占了白人工人的就业机会,压低了工资,特别是在那些低技能工作的岗位上;
  • 到1880年,华人占据了西部地区男性劳动年龄人口的12%,以及移民人口的21%,他们的存在被认为削弱了白人工人,尤其是美国本土出生的白人工人的经济机会。

反对法案的原因:

  • 一些企业主则反对该法案,认为华人劳工极为高效,且无法轻易被替代。企业主们担心,如果全面禁止华人劳工进入美国,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为中国劳工在很多领域中贡献了巨大的生产力。

虽然关于《排华法案》对华人群体的影响已有一些文献探讨,许多研究也发现该法案促使大量华人离开美国,但对非华人劳工(即《排华法案》原本的受益者)和整体经济活动的影响研究却相对较少。这为该研究提供了一个明确的研究空白

研究问题

在《排华法案》颁布前,西部地区的华人工人高度集中在一些关键领域,如铁路、采矿、制造业和服务业。他们在经济活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那么,减少华人工人会带来什么后果?

  • 正面效应的可能性:理论上,减少华人劳动力可能会减少白人工人之间的竞争,从而提高白人工人的工资和就业率(依据经济学家George Borjas的理论,移民的减少会推高本地劳动力的工资);

  • 负面效应的可能性:失去这些熟练工人可能会降低生产率,甚至减少白人工人的就业机会,尤其是在那些需要华人工人与白人工人协同工作的行业中。这种效应可能通过生产的规模经济效应或劳动力的互补性来体现。

作者的核心目标是通过严谨的实证研究来分析《排华法案》对白人工人和美国西部整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具体来说,他们的研究将集中在以下两个关键问题:

  • 《排华法案》是否对非华人劳工(即白人工人)的就业和工资产生了积极影响?
  • 该法案是否对整体经济活动(如制造业的生产)带来了负面影响?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作者计划使用基于县级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这些数据涵盖了1850年到1940年的美国西部八个州,通过分析这些州在法案颁布前后的经济和劳动力状况,作者将能够定量评估《排华法案》的实际影响。

研究贡献

  • 对移民经济效应的贡献:相关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观点认为,劳动力供给的增加会降低本地工人的工资和就业机会,这一观点得到了Borjas(2003, 2005)和Dustmann等人(2017)关于移民研究的支持。第二类观点则认为,移民劳动力的增加会通过生产中的互补性和规模经济提高生产力和工资。支持这一观点的证据表明,移民促进了美国(历史和现代)、丹麦以及二战后德国的创新和经济增长(如Burchardi等人,2019, 2020;Sequeira等人,2020;Ottaviano和Peri,2012;Foged和Peri,2016;Peters,2023)。该观点还与近年来关于移民限制经济效应的研究一致,这些研究表明美国本土工人并未从1920年代的《移民法案》中获益(Abramitzky等人,2022),以及1964年布拉塞罗计划结束后移民限制带来的负面影响(Clemens等人,2018)。同时,1920年代的移民配额也减少了美国的创新能力(Moser和San,2019)。由于《排华法案》减少了居住在美国的华人人口,我们的研究也与一些研究结果相符,例如发现犹太人被驱逐出17世纪西班牙(Chaney和Hornbeck,2016)及二战期间的苏联(Acemoglu等人,2011)对经济产生了长期负面影响;
  • 增进了与美国西部边界长期发展文献的对话:有研究发现,边疆的地理隔离促成了长期的个人主义偏好(Bazzi等人,2020),而高度男性化的性别比例则导致了持续的性别规范(Bazzi等人,2023)。本文的研究表明,西部边疆的地理和男性偏向的性别比例通过与《排华法案》的相互作用,影响了该地区的长期发展;
  • 补充了对《排华法案》的相关研究:现有文献主要分析了留在美国的华人及其后代的经济和社会同化(Chen和Xie,2020;Chen,2015),但并未考虑法案对非华人工人或总体生产的影响。自本文的首个版本(2022年1月)发布以来,Hoi(2023)的一篇工作论文通过美国本土出生男性的样本发现,低技能工人的工资在华人离开后有所上升,这与本文的发现相一致,即如果本地矿工进入样本,那么他们的收入可能从《排华法案》中获益。两项研究的结果表明,法案确实使部分美国本土工人受益,但对大多数工人及整体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

排华法案的历史

华工移民

华人移民在美国西部的历史:1880年,华人已经成为美国西部最大的移民群体。与欧洲移民通过大西洋进入美国不同,华人是通过太平洋抵达旧金山,随后逐渐扩散到美国西部的其他地区。在1880年,华人在西部劳动力中的比例约为四分之一,尽管华人移民在西部劳动力市场占据了重要位置,但在美国全国人口中的比例微不足道,因为当时85%的美国人口仍居住在伊利诺伊州以东的地区。

移民组织与劳动力管理:华人移民的到来由The Six Companies提供帮助,这些组织协助处理法律程序,并将工人匹配到美国的雇主。华工通常以“帮派”的形式组织,这种劳动力组织模式使得华工对雇主具有吸引力,因为雇主只需与帮派的领头人(通常是华人商人)打交道,并且不需要为这些劳工提供住所和后勤服务。这种自给自足的劳动力模式有效地降低了雇主的成本,特别是在人口稀少的偏远地区,这些华人工人还经常为当地提供食品和服务。

华人移民的来源与职业:第一批华人移民是在1850年代加州淘金热时期来到美国的,随后大批华工来到美国帮助修建跨大陆铁路。多数华人移民从事短期合同工的工作,在完成工程后,他们往往被留在偏远地区,这促使他们转而从事如伐木、烹饪和洗衣等工作,并为当地社区提供服务。

华人移民在各行业中的影响:到1880年,华人移民已经渗透到了多个行业,尤其是在制造业、服务业和采矿业等领域。例如,华人占据了鞋帽和雪茄制造业的重要份额。此外,华人在建筑、餐饮和清洁等服务领域也有显著的影响力。

男性移民的主导性:当时,大多数华人移民是男性。这主要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许多华人男性会在美国挣到钱后回国,或者把家人接到美国来。这一现象加剧了1875年《佩吉法案》(Page Act)的实施,该法案限制了华人女性的移民,使得美国华人社区中性别比严重失衡。

排华法案的出台

《排华法案》的颁布动因:经济上的竞争是推动《排华法案》通过的主要动机。美国出生的白人劳工以及欧洲移民都认为,华工的存在对他们的经济机会构成了威胁。尽管华人劳工对于雇主来说非常重要,但法案的推动者声称,限制华人劳工能够提升白人工人的就业和工资水平。因此,1882年通过的《排华法案》禁止了华人劳工进入美国,并阻止了已经居住在美国的华人获取公民身份的途径。

《排华法案》的后果:法案的颁布导致华人劳动力的急剧减少,尤其是在一些依赖华人工人的行业,如铁路建设和采矿业。本文还指出,法案不仅阻止了新的华人移民进入美国,还对已经在美国的华人及其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法案的颁布使得整个生产链中断,尤其是在那些依赖华人劳工的行业中,如铁路和采矿等。

⬆️Figure1和2显示了华工的分布、份额在时空上的变化。1880年后,华工数量显著减少了。

数据与识别策略

数据

论文的主要数据来自多个历史和经济数据集,涵盖了1850年到1940年美国西部八个州的县级面板数据。这些州包括亚利桑那州、加利福尼亚州、爱达荷州、蒙大拿州、内华达州、俄勒冈州、华盛顿州和怀俄明州。数据主要来源于美国人口普查以及其他历史、社会和经济数据集,这些数据记录了当地的劳动力、产业和经济产出,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人口普查数据:美国人口普查为研究提供了有关人口结构和劳动力市场的详细信息,特别是不同县的种族组成、劳动力类型(如华人劳工和白人工人)以及职业分布;
  • 制造业产出数据:从县级经济活动数据集中获取的制造业生产值数据,记录了每个县的经济产出;
  • 县级社会经济变量:包括城镇化水平、非华人移民比例、本地出生白人工人的比例等,这些变量用于控制不同县之间的异质性。

识别策略

作者采用了双重差分设计(DID),该方法利用了时间上的变化(1882年法案的颁布)和截面上的变化(1880年华人人口比例的不同),并假设1880年华人比例较高的县在法案颁布后受到的影响会更大。本文选择将1880年华人占比高于中位数的县定义为“高华人比例县”,低于中位数的县则为对照组。估计方程为: \[ Y_{ijt} = \alpha + \beta(HighChineseShare_{i,1880} \times 1_{t>1882}) + \Gamma X_{ijt} + \phi_i + \xi_{jt} + \nu_{ijt} \] 其中:

  • \(Y_{ijt}\) 是关注的结果变量(如劳动力供给或制造业产出);

  • \(HighChineseShare_{i,1880}\) 是一个虚拟变量,用以标识1880年华人比例高于中位数的县;

  • \(1_{t>1882}\) 是一个指示变量,用于标识1882年法案通过后的时间;

  • \(\Gamma X_{ijt}\) 为控制变量,如铁路连接年限、矿山数量等;

  • \(\phi_i\)\(\xi_{jt}\) 分别是县级和州-年份固定效应。

估计的重点系数是\(\beta\),它反映了1882年《排华法案》对高华人比例县的经济影响。

结果

  • 劳动力供给的影响:《排华法案》显著减少了华人劳动力的供给,幅度达到64%(基于Figure 2 的反事实显示,如果华人继续以 1860 年至 1880 年间的相同速度增长,到 1940 年将达到约 300,000 人。实际上,1940 年只有 100,000 名华人。这个粗略的比较表明,《排华法案》使华人人口减少了约 66%,这与本文的估计相当!Amazing,居然还能这么凸显合理性!)。这一影响不仅限于低技能工人,也涉及部分高技能华工。与预期不同的是,法案并没有使白人工人从中受益,反而造成了白人工人劳动力供应的减少,幅度约为28%。这些结果表明,失去华人劳动力的县在吸引新的白人工人方面并没有显著改善;
  • 制造业产出的影响:《排华法案》对制造业的负面影响尤为显著。作者发现,总体制造业产出减少了62%,制造业企业数量减少了54%到69%。这些影响表明,华人劳动力的减少直接导致了制造业活动的萎缩,尤其是在以劳动力密集型生产为主的西部地区。尽管生产率的估计值呈现负面趋势,但统计上的不确定性较高,因此在生产率方面的影响较为模糊;
  • 熟练工人的影:在技能劳动力方面,作者发现法案对高技能白人工人的负面影响也很大。通过分析不同技能层次的工人群体,研究表明《排华法案》减少了总的白人工人数量,尤其是在制造业中,这种影响更为显著。此外,受法案影响较大的县中,高技能华工和高技能白人工人之间的互补关系被打破,导致两类工人群体均出现了流失;
  • 动态效应:作者进一步分析了《排华法案》对经济活动的长期影响。研究显示,负面效应不仅仅局限于法案颁布后的短期,而是持续到了20世纪40年代。失去华人劳动力对西部经济增长的打击是持续性的,特别是在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

机制

迁移成本

《排华法案》主要目的是增加白人工人的就业机会。然而,作者提出,白人工人并未显著填补华工离开后的劳动力空缺,原因可能是迁移成本较高。这些迁移成本包括信息成本和旅行成本,尤其是跨地区劳动力的迁移。研究显示:

  • 信息与地理距离:白人工人,尤其是那些出生在西部以外地区的工人,面临更高的迁移成本,因为他们对西部地区的气候、生活条件等缺乏足够的了解。此外,地理距离也增加了搬迁的成本;
  • 白人工人与矿业:一个例外是在矿业,作者发现西部出生的白人工人在《排华法案》通过后填补了华工离开后的职位空缺,尤其是在矿业领域。相比之下,其他来自美国东部或欧洲的白人工人并没有大规模迁入西部。

通过对比不同出生地的白人工人,研究表明迁移成本对劳动力流动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在距离更远的地区,信息和交通成本更高,使得这些工人更难以填补华工的离开。最终结果是,西部本地的白人工人受益,但外地白人工人并未大量迁入西部

劳动力互补性

研究发现,华人工人与白人工人之间的互补性是影响经济结果的重要因素。具体而言,许多行业中的华人和白人工人是相互补充的,而不是竞争关系。研究显示:

  • 技能互补性:在失去华人劳动力后,西部地区的白人工人尤其是技能工人的数量也有所下降,这说明华人与白人工人在某些产业中协同工作,从而提高生产率。因此,当华工离开时,不仅影响了他们所在的岗位,也减少了白人工人的生产机会,特别是高技能的白人工人;
  • 互补性作用:特别是在制造业和矿业,作者发现,华人劳动力的减少影响了整体生产效率,导致了白人工人也逐步离开这些行业。两者的工作关系不仅体现在直接协作上,还通过产业链和供应链相互影响。

本地消费渠道的排除

尽管华工的大量离开减少了当地的消费需求,作者认为这不是《排华法案》负面经济影响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中通过对比那些生产广泛贸易商品(如矿物和制造品)的行业,发现无论是否存在本地消费需求,制造业和矿业的负面影响是普遍存在的。因此,作者认为《排华法案》对经济活动的冲击主要体现在劳动力供给的减少,而不是消费需求的下降。

结论与讨论

结论

《排华法案》(Chinese Exclusion Act of 1882)对美国西部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长期的负面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持续到了1940年。法案导致大量华人劳工的离开,阻止了许多潜在移民向西部迁移,并且未能如预期那样惠及美国本土白人工人。相反,法案的实施没有显著增加白人工人的就业机会或工资,反而削弱了华人劳动力对经济活动产生的正面溢出效应。

竞争与溢出效应

法案最初的合理化基于美国本土出生的工人与华人劳工之间的经济竞争,即华工的低工资和高工作效率可能损害白人工人的经济机会。然而,通过实证研究,作者发现,这种竞争效应相对较小。相反,华人劳工对美国西部经济的正面溢出效应,如提高生产力、协同白人工人工作等,显得更为重要。华人劳工的离开削弱了许多产业的劳动力供给和整体生产效率,尤其是在制造业和矿业等行业。

未来研究方向

  • 机制的深入研究:尽管论文揭示了一些机制(如劳动力互补性和迁移成本)对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但作者认为更细致的生产数据将帮助进一步揭示这些机制的具体运作方式。
  • 华人劳工的离开对其后代的影响:作者指出,类似于二战后欧洲波兰工人被迫迁移的情况,19世纪华工的离开也可能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未来研究可以探讨这些华工的离开是否改变了他们后代的经济行为或人力资本投资。
  • 排华法案对美洲其他国家的影响:作者还建议研究《排华法案》对美洲其他国家的经济影响。许多华人在1882年后迁往美洲其他国家,如加拿大和墨西哥,研究这些迁移如何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将为移民经济学提供重要的历史背景。

号外

  • 唐人街的出现是华工应对社会排斥的一种生存策略。法案实施后,许多华人选择留在美国,但受到极大的歧视和暴力威胁。他们逐渐在一些大城市(如旧金山、洛杉矶和纽约)形成了华人聚居区,这些地方成为华人在排斥环境中互相扶持和求生的社区中心。唐人街不仅帮助华人维持经济生存,也成为了维护文化认同的重要场所;
  • 原文提到“1890 年的美国人口普查资料在一场大火中被烧毁”,只有少数州的资料幸免于难;
  • 该文似乎有个未明说的政策启示,即对当下美国对华敌意的反思。

原文信息

Long, Joe, Carlo Medici, Nancy Qian, and Marco Tabellini. The Impact of the Chinese Exclusion Act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US. No. w33019.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2024. http://www.nber.org/papers/w33019


NBER WP-排华法案对美国西部经济发展的影响
https://yuzhang.net/2024/10/14/20241014-NBER WP-排华法案对美国西部经济发展的影响/
作者
Yu Zhang
发布于
2024年10月14日
许可协议